工作室裡面有甚麼?

如果你想要快樂,試著保持專注!

摘錄自 Jenifer Goodwin之 快樂是一顆專注的心
EXECUTIVE HEALTH November 11, 2010

新的研究顯示當人們的心思從他們手上的任務或活動飄走時,他們比全心投入手中工作時要來得不快樂。

本研究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生Matthew Killingsworth解釋:人類的心思特別有能力「漫遊」,也就是說能深思過去、預測未來、計畫些可能會發生的事。這項能力也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特質之一。

然而,心思漫遊是有代價的,就是當人們心思跑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之外時,快樂感將會降低。

Matthew Killingsworth說:「人類似乎特別有能力將注意力放在”非”當下。他們有能力反思過去、計畫未來和想像出可能沒有機會發生的事情。」「不過,在此同時,人類似乎也是這項特質的笨拙使用者,且它傾向降低快樂,而非提昇快樂。」

研究中,2,250參與者在一天當中的不特定時間被提醒要使用iPhone的網頁應用軟體。並詢問他們當下的感受、當時在做甚麼、當時是否在想其他事情,他們正在思索的事情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或是不好不壞的。

研究顯示,參與者在清醒時間內近47%心思都花在「漫遊」的狀態。Matthew Killingsworth說:「本研究顯示我們的心思被大量的”非當下”時刻所佔據了」。

Embrace Life

不只是講安全帶
也顯示同理心...同情...
這裡有一個新鮮的概念
如何家庭關係,朋友關係是一種結構的支持



你也哭了沒?

1月07日思‧英文討論會: Your Political Compass

This week our discussion will have a slightly different format. Instead of taking a single stand on a broad issue, we’ll consider a series of political positions, and talk about where we stand on each one. What we’re practicing this week is initiating discussion on a position.
Instead of just beginning a discussion and carrying it out for an hour or two, we’re practicing beginning a discussion over and over again. It’ll be a little like speed dating; instead of committing to just one topic and one position, we’ll create a series of positions on a series of topics, and learn how asking questions can jump start a discussion.

頭薦骨可以為你治療什麼?

你的生活也許習慣某些特定的模式,像是你選擇的一些不好的食物或是飲料等。你可能有一些身體上的問題,像是膝蓋持續的疼痛或是脊椎彎曲。頭薦骨治療就是幫助你移除舊生活習慣所造成的肩膀負擔,讓你邁向新的身心模式,而不會陷入不斷走回舊模式裡。
再者,你的身體或許沒有任何問題,你只是想讓你的身體經歷身體內在的烏托邦。頭薦骨治療幫助你開始耕耘你與原本便存在的最佳身體狀態的關係。
頭薦骨治療後,你會深深感受到身體內過去什麼樣的姿勢是不對的,而現在如何才是對的,怎麼樣做才對,你會改變你的姿勢,讓你的身體自己開始進行療癒,你可以感受到驚人的改變,這種改變很自然、很輕鬆、很理所當然。
Angela說:「我自己的頭薦骨治療的經驗是,我不僅發現身體健康的改變,我還感覺到我對特定事物抗拒的情況減輕了。譬如,我過去很抗拒認識新朋友,後來我發現這個抗拒消失了。我變得易與人說話,不再需要自我保護。我變得容易接近、簡單與開放。我相信因為我的身體支持我內心的轉變,因為我的身體感覺更完整、更調和。」

12月24日思‧英文討論會: Making Group Decisions

If war is the violent resolution of conflict, then peace is not the absence of conflict, but rather, the ability to resolve conflict without violence. -C.T. Butler

Discussion Question: How do you resolve group conflict without violence?

12月17日思‧英文討論會: The Secret Powers of Time

Discussion Question: If you had to divide Taiwan into two (or more!) cultures based on time-perspectives, where would you put the border?

改變我們對於教育的看法



你覺得這支影片裡,有哪些讓你感驚奇?
有哪些讓你覺得不是如此?
你覺得哪些描述是正確的?哪些描述不太對?
你有沒有曾經拿你自己的經驗和孩子的經驗做比較?
哪些是類似的?哪些是不同的?

五種情緒討論會: 生氣 Mad

二OO七年Carruch ibn Michael在華盛頓州Port Townsend城,針對「情緒」所進行的一系列演講。當時,該系列演講被錄製下來並以mp3形式發行在Carol Steinel的網站上,網站名稱為Cosmic Laugh。
「思,生活」工作室取得該系列演說中文翻譯允許,同時我們將從11月8日開始五個星期一的晚上以討論的形式來傳遞這些訊息。
演說的翻譯會在討論會前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刊登在「思,生活工作室」部落格上。在實際的討論會上,我們則有機會澄清或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
Carruch ibn Michael對情緒所提出看法與我們所接觸過的任何系統有很大的差異,不過似乎這對於做為人的我們,是相當實用的方法。
以下是我們12月6日要討論的Carruch第一次演講,「生氣」。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簡介
五種情緒討論會:驚嚇
五種情緒討論會: 難過

好,歡迎你們回來,我的朋友。我們要談的五種情緒驚嚇、難過、生氣、糟以及開心,現在已經進行到一半了。今天我想要開始談生氣。我以前說過,第一種情緒驚嚇、第二種情緒難過,都是人類最初始的情緒,也只有在這兩種情緒被照顧了之後,你才能真正照顧到第三種情緒,原因是這兩種情緒根植於你的第一和第二脈輪,這兩個脈輪與你是動物必需生存,以及必須獲得滋養這個事實最有關聯。在你可以生存、獲得滋養之後,才可以開始照顧生氣。

為什麼要有這個工作室?

你知道嗎?我在描述這個工作室、在說明它究竟在做什麼的時候,有時候我會這麼說:
我: 我想要改變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我想要這麼做:坐下來和有相同興趣的人談,談談有哪些事情需要改進,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談談有哪些事需要做,所以有了這個工作室,我希望在這個工作室裡開始這樣的對話。

問: 所以說,你想要拯救這個世界囉?

我: (笑)不,我不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拯救,我甚至不覺得人類需要拯救。我認為我們都會好好的。我感興趣的事只是想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做一些事。我想要稍稍改善我們做事的方法。

問: 那麼我們現在的方式有哪裡不對嗎?

我: 嗯,這就是我想要和別人談的部份。我們的生活裡哪裡不對勁? 哪些地方是對的? 哪些地方還不夠令人滿意?我們覺得要怎麼樣做才算好?
我只是想要與別人談談,看看他們有什麼想法。因為我知道六個人的想法遠遠勝過一個人可以想到的,你也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學到許多令人感到驚奇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精的領域,不管是否他們有沒有一張紙來證明。每個人存在於這個世界有一段時間了,他們知道怎麼做他們知道的事,每個人知道的部份也與其他人知道的有細微差異。

這有點像一個 IBM 的俗諺:
"If only IBM knew what IBM knows, they'd be an amazing company."
"只要 IBM 了解 IBM 內所有員工知道的事,IBM 就會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重點在於,如果 IBM 所有人彼此可以溝通順暢,他們就能了解每個人的技能,進而分享這些技能,如此,在彼此分享知識技能下,IBM 很快便可成為世界最強的企業。

因此,如果台灣知道所有台灣人知道的事時,想想我們會通往什麼地方!

什麼時候你選擇當個異性戀者?



你覺得這支影片裡,有哪些讓你感驚奇?
有哪些讓你覺得不是如此?
你覺得異性戀是一種選擇嗎?

12月10日思‧英文討論會: Yagaiism

Agree or Disagree?
1. The basic tool of civilization is the contract (a written agreement).
2. Contracts are always voluntary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3. Competition leads to the most beneficial trades for everyone.
4. Only freedom creates an environment of dignity and spirituality.
5. All coercion causes spiritual damage and weakens a society.
6. Beggars need to help as well as be helped.
7. Is ‘an ecology of trade’ another way of saying ‘paying it forward’?

Discussion Question: 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people?

為什麼身體的療癒與個人成長或改變社會運作有關聯?

療癒、排毒與成長不會只在心裡、只在身體或是只在社會裡頭發生。你可以療癒、清淨你的身體,但是如果你不改變你生活的習慣,你只會再度返回相同的疾病與障礙。同樣的道理,你可以去尋找治療,學會一些改善生活的方法,但是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或身體的情況來支持這些治療,那麼你便可能再次走回犯相同錯誤的老路。

譬如,酗酒者決心不再踫酒,但是她的身體仍舊處在糖份依賴度高的情況,她也可能為念珠菌酵素感染所苦,那意味著她的身體生病了,身體渴望糖份,無法維持穩定的心裡狀態,於是她便會再度走回酗酒的路。不過,若她能在決心不踫酒的同時也開始進行肝臟的排毒或是治療酵素感的問題,她成功戒酒機會就相對高很多。
療癒身體可以協助療癒心理,反之亦然。

而這又與改變社會有什麼關係?

五種情緒討論會: 難過 Sad

二OO七年Carruch ibn Michael在華盛頓州Port Townsend城,針對「情緒」所進行的一系列演講。當時,該系列演講被錄製下來並以mp3形式發行在Carol Steinel的網站上,網站名稱為Cosmic Laugh。
「思,生活」工作室取得該系列演說中文翻譯允許,同時我們將從11月8日開始五個星期一的晚上以討論的形式來傳遞這些訊息。
演說的翻譯會在討論會前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刊登在「思,生活工作室」部落格上。在實際的討論會上,我們則有機會澄清或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
Carruch ibn Michael對情緒所提出看法與我們所接觸過的任何系統有很大的差異,不過似乎這對於做為人的我們,是相當實用的方法。
以下是我們11月22日要討論的Carruch第一次演講,「難過」。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簡介
五種情緒討論會:驚嚇

好的,我們繼續來談情緒的議題。我們已經談過驚嚇,驚嚇是最原始、最動物的情緒。我現在要進入下一個層次,也就是在你解決了驚嚇之後所刺激出來的情緒,那個情緒需要你的注意、你全心全意的照顧,在驚嚇之後,那就是難過。
內心的難過就像肚子的飢餓是一樣的東西,你的情緒和你的身體是很類似的。動物的「力搏或逃脫」反應其實是要比飢餓的問題更早解決,所以驚嚇必須比難過先被處理,儘管兩者可能在同一個時候出現,等著讓你回應。逃命的動物不會中途停下來吃點東西,牠們會等到危險遠離了,才開始覓食或是吃東西。這和你的情緒一樣,你會先照料驚嚇,才會去照顧難過。

12月3日思‧英文討論會: Against School

Questions to Ponder:
1. What is education?
2. What is school?
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school?
4. Do you enjoy learning things?
5. Did you enjoy going to school? What did you like about it? What didn’t you like about it?
6. The author says “We suppress our [children’s] genius only because we haven't yet figured out how to manage a population of educated men and women.” Is this true?
7. How do you manage educated people?
8. Is the best way to let them manage themselves? If so, how would that work?
9. The author, speaking about American society, says that we have become a nation of infantilized adults, unable to lead ourselves, and that this was intended to happen by those who designed our school system. Do you think this is true about Americans? Is this true about Taiwanese?

Discussion Question: Do we really need school? I don't mean education, just forced schooling: six classes a day, five days a week, nine months a year, for twelve years. Is this deadly routine really necessary? And if so, for what?

五種情緒討論會:驚嚇 Scared

二OO七年Carruch ibn Michael在華盛頓州Port Townsend城,針對「情緒」所進行的一系列演講。當時,該系列演講被錄製下來並以mp3形式發行在Carol Steinel的網站上,網站名稱為Cosmic Laugh。
「思,生活」工作室取得該系列演說中文翻譯允許,同時我們將從11月8日開始五個星期一的晚上以討論的形式來傳遞這些訊息。
演說的翻譯會在討論會前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刊登在「思,生活工作室」部落格上。在實際的討論會上,我們則有機會澄清或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
Carruch ibn Michael對情緒所提出看法與我們所接觸過的任何系統有很大的差異,不過似乎這對於做為人的我們,是相當實用的方法。
以下是我們11月8日要討論的Carruch第一次演講,「驚嚇」。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簡介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Introduction

主講人: Carruch ibn Michael
我們從「驚嚇」開始,因為這是你擁有的這些情緒中最原始的一種。這個情緒與主張生存與繁榮的第一脈輪有直接關連。作為哺乳動物,讓你與你的化學身體有最直接聯繫的動物情緒正是這種。當你有驚嚇感覺的時候,就像你身體感覺震驚一樣。如果地震時你的房子開始搖晃,或者你看到洪水朝你襲來,抑或是街上的狗迎面往你的身上一跳,你的身體便經歷了這樣的感覺,這種化學經驗稱作震驚反應。這就好比你們踫到驚嚇時心裡想著:「是要正面迎戰還是逃之夭夭」。這是相當自發的反應,你幾乎很難克服它,即使你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不應該受驚嚇」,你的身體還是會感到震驚。這種驚嚇的情緒,用身體的震驚作為譬喻,經常結伴出現,它對你很有用處。沒有這種情緒,當你的身體遭遇危險的時候,你便不會察覺,也不會用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來回應。

11月26日思‧英文討論會: Wealth Inequality

思,英語討論會是我們工作室固定的聚會。這個討論會的特色之一是,我們所討論的主題比較不是大家會討論的題目。另一個特色之一是,我們的討論模式有一定的架構。這個架構幫助參與討論的人組織他們的思惟、表達他們的想法與意見,或者練習以比較從容的態度提問或回答問題,同時還能協助參與討論的人以不犀利的方式討論比較困難的題目。接下來幾次聚會的討論文章會張貼在部落格裡,我們希望大家知道我們究竟在討論些什麼,我們也希望大家知道我們如何進行討論。思,英語討論會從11/12星期五晚上七時三十分開始,一連十二週。很歡迎大家來嘗試一次討論會,或是一次就報名十二週

Questions to Ponder:
1. What percent of the total country’s wealth do you think the richest 20% of the population hold?
2. What percent of the wealth *should* they hold?
3. How do you feel about taxes?
4. What percent of taxes is too much? Too little?
5. How do you feel about government services like jien bao or the CDC?
6. What might be some hidden costs to not providing services? (e.g. high crime levels = need to spend income on security)
7. What might be some hidden costs to having high taxes?

Discussion Question: Would you rather live in Country A or Country B? (Or would you prefer a different arrangement?)

11月19日思‧英文討論會: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is the Devil

思,英語討論會是我們工作室固定的聚會。這個討論會的特色之一是,我們所討論的主題比較不是大家會討論的題目。另一個特色之一是,我們的討論模式有一定的架構。這個架構幫助參與討論的人組織他們的思惟、表達他們的想法與意見,或者練習以比較從容的態度提問或回答問題,同時還能協助參與討論的人以不犀利的方式討論比較困難的題目。接下來幾次聚會的討論文章會張貼在部落格裡,我們希望大家知道我們究竟在討論些什麼,我們也希望大家知道我們如何進行討論。思,英語討論會從11/12星期五晚上七時三十分開始,一連十二週。很歡迎大家來嘗試一次討論會,或是一次就報名十二週

Discussion Question: Does what you eat make you fat?

認識頭薦骨治療

Every drop knows the Tide. ~ William G. Sutherland
你知道頭骨的設計是可以移動的嗎?它實際移動的距離不是很大,就像呼吸一樣細微。頭骨之間位置細微改變的相對關係取決於很多因素。頭骨是有生命的,頭骨依照你不同的使用方式,其形狀與密度也會跟著改變。你的身體會依照你承受壓力的多寡,為骨頭增加或釋出鈣質。頭骨的移動就有點像海產生的不同浪潮一樣。我們熟悉的身體浪潮,或者說是身體的韻律,多數是指呼吸與心跳。不過身體裡還有更多的浪潮或脈搏。例如,你內臟間彼此輕輕地規律的移動。你體內其他的波浪或是脈搏都可以透過腦、脊髓液或是全身而感受到。這就是頭薦骨治療所投注的方向。
頭薦骨治療有三種,生物力學biomechanical、機能的functional、生物動態biodynamic。生物力學頭薦骨biomechanical craniosacral治療可以調整你身體的結構,藉由與體內這些細微潮浪的連結,主要調整骨頭與關節。當你身體的結構重新被調整或重新獲得平衡之後,你會感到體內結構不同的關係,也會開始以對你比較好的方式來使用你的身體。

11月12日思‧英文討論會: Is it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get married?

我們將在10/11/12思,英語討論會中討論這個題目。
當你所持的立場與社會標準不同時,你如何為自己辯護?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玻利維亞Bolivia"做為「每個人都期待做的事-結婚」的象徵,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件事,作者很容易地引導我們從獨身的角度來看婚姻。

Discussion Question:
Is it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get married?

I am. And I also think.

“I think, therefore I am,” Descartes famously said. What he meant was, if you wonder whether or not you exist, that already proves you do exist, because there is an “I” that does the thinking.

What observing yourself thinking also proves is: You are not your mind. If you were your mind, you wouldn’t even know what thinking is. You’d just BE your thoughts. It’s a little like the fable about the fish. Three young fish were swimming along in the river. An old philosopher-fish swam by them and called out, “How’s the water?” And the three young fish were like, “What’s water?”

It’s easy to laugh when we hear this story, because of course we know what water is.

But do we know what mind is?

Message from ICA: 你是在傾聽還是在重新準備攻擊?

(English original below)
作者: Russell Bishop, July 18, 2010

我認為處在這急於辯論與抱持異議的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傾聽的藝術。
我指得是真心想了解對方的傾聽,不是為了同意或反對的傾聽,是純粹為了瞭解而傾聽。

「你是真的在傾聽,還是在準備接下來要說甚麼?」有人曾說:「美國人(舉例)沒有在傾聽,而是在重新準備好可以去攻擊。」唉喲!這可完全道出了一種近來越來越流行的溝通方式。

妥協與不妥協

我不知道妥協究竟好不好?在我還沒來得及了解「妥協」的意義之前,我便在整體社會集體的教育下,接受了「妥協」這個概念。你一定聽了無數次來自你的父母或是任何長輩說過,婚姻之道就在妥協;或者,這世界沒有完美的工作、沒有完美的伴侶,沒有辦法,你只能妥協。我們在這樣的集體思維下長大,在還沒真正奮鬥過之前,我們就先「妥協」了我們的人生。選一個開起來光鮮亮麗的科系,放棄了自己真正的喜歡;找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工作;與一個條件看起來可匹配、卻不那麼有趣的人結婚;聽命於不那麼講道理的權威;我們遵守這樣的遊戲規則遵守得那麼理所當然,不曾懷疑。

但是我看過不妥協的人。那種為了理想堅持不妥協的人,他們受盡無情的挫折與沮喪的摧殘仍然堅持到最後一分鐘,也許最後的結局仍需妥協於人生的不完美,但是我看到了他們的生命所散放出來的光茫。也許你會說,兩者的結局還不是都一樣。這兩者的妥協看似相同其實卻不同。堅持奮鬥不妥協,起碼還有機會要到自己所要的東西;一開始便妥協則是主動地將可能的機會拱手讓人。

中文討論會 on 9/11(六) at 7:00 pm

我們會在Catmints Cafe見面.請打電話給Angela訂位
Catmints Cafe: 羅斯福路二段101巷9號, (捷運古亭3號出口) (02)8369-1271

題材: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主題:夢境/心理/潛意識/劇情討論&分享
小叮嚀:記得先去看電影喔~~
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QAVkr_VMNto
(可斟酌是否觀看)

老師對小朋友重不重要? Are teachers important to children?

有一個好朋友問我說:“對小朋友來說老師重不重要?” 她在學校工作,在思考為孩子安排在哪一個老師的班上是一件重要的事嗎?學生和老師不能相處有很重要嗎?

我不知道她真正想的是甚麼。我聽到的是, “對小朋友來說老師重不重要?”

我想過我自己對老師、學校的經驗。有的老師我喜歡,有的我很討厭。當我思考學校體系時,我想到以下幾點:

1. 在台北,孩子經常一天要花十個小時上課,包括補習班和別的課程。一個禮拜裡平均一個學生要和四到十個老師接觸。

2. 每一個學生所處的環境都是教師主導的。父母常常工作到很晚, 學生每天相處最久的大人大多數是老師, 因此大不部分的時間學生只有老師可以當模仿的對象。

3. 從小孩的立場,孩子生活的所有面向都是老師在控制的。學校的決策都是透過老師來傳給學生的,也是透過老師來執行的。孩子其實看不到老師行為背後的原因,他們只感覺到老師的權威。孩子來到學校,他們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受到規定: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9: Shiu-Ling 驚嚇﹏ 驚豔!



在一個冷清的雨夜,當我拖著疲憊的步伐經過社區中庭時,突然閃過一個小黑影,驚嚇之餘,差點滑倒,內心吶喊了一聲:「媽媽咪呀!甚麼東西啊?」,隨即搜尋一下周圍,原來是一隻小黑貓,還在哪裡喵喵叫,我小吼了一聲:「討厭!滾開啦!」。
隔日出門辦事時,小黑貓坐在花圃邊牆上背對著我,突然驚艷於繽紛的花叢中,因為有了牠小小的身影,竟多添了一份黑色的神祕與優雅,晚上回家就把這個畫面隨手記錄下來。在塗鴉的同時想起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你認為的好人可能會引來一件壞事,而你厭惡的同事卻可能幫忙化解一場棘手的困局;你最大的成長可能是來自你敬重的人,但你最珍貴的學習卻可能是來自被你唾棄的人,這些是我深刻的體驗卻也常常忘記。
這張圖現在用來隨時提醒自己,無論何人何事都不要任意下判斷,眼前的種種無論對、錯、好、壞,都並非是最後或單一的結果,隨時給別人也給自己預留一些成長與呼吸的空間吧!


你對這個文章有意見的話,歡迎張貼意見!想加入討論我們非常歡迎! 每一個意見可以刺激不同意見的產生,讓對話增加。

工作室活動暫時停止

因為最近水災工作室活動暫時停止。9/11中文討論還是會照常舉行,但地方尚未決定。
我在找一個新的工作室,歡迎任何建議找在哪裡!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8: Susan

你驕傲嗎?

25歲那年,我剛到一家銀行工作。頂著碩士學歷,主管沒有讓我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而是擔任專案企劃相關的工作。

當時有一項政府BOT的交通建設專案,我們銀行承包了其中用戶信用卡的部分。為了符合與政府的約定在三個月內達到一定的發卡量,銀行高層要求各單位都要配合推銷。目標層層下放的結果,每個員工都被要求至少都要推10張信用卡。

而我們的主管卻不滿於此。他主動提高目標,要求每個人至少要推15張信用卡,並且要求專案企劃的另一位同事,發起全省各小組的信用卡推廣比賽。

在我的眼中,要求大家在短短期間推這麼多信用卡,整個就是壓榨員工的人脈資源。發起比賽是運用競爭的壓力強迫大家遵從目標。我認為這一切都是荒謬可笑的,簡直就是被那財團公司的大老闆戲弄。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7: Erica

七月底我參加了一個辟榖氣功的課程。何謂辟榖?簡而言之就是斷食七天,期間只能飲溫開水與自製去渣的蔬菜湯,加上前後的準備期和復食期共二週。與一般斷食不同的是,參加的人至少需學過半年以上的氣功以上。很多人參加辟榖的目的是為了減重,而我則是想要去除身體內的廢物,排除宿便、脹氣,體會無屎一身輕的快感。

老師說現代人肉食、速食、藥食(含健康食品)吃得太多,已經超過身體的負荷,
需要靠辟榖功這套道家養生功法來幫身體大掃除,因為「所食欲少,心愈開,年欲益」,少食、慢食反倒能打開身體的元氣庫,啟動體內原有的糧倉。

儘管我興致勃勃,但週遭好友沒人相信我能做得到,因為我是一個美食主義者,食物是我喜悅的來源,而辟榖不是少吃,而是完全不吃,大家一致認為我撐不了三天,並估算我會在第二天復食。但最後證明我說到做到!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6: Fanny

傾聽的藝術

每個人或許都對這樣的場景不陌生。兩個人發生了爭執,也許是家庭成員,也許是愛侶,也許是工作夥伴,也許是路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也許是對立的政黨、勞資、政府與民眾。倘若站立在一旁觀戰,豎耳細聽,不意外地會發現,兩方的爭吵內容完全沒有互動。往往都是各說各的,各罵各的。

Do one thing that matters to you every day.

我的新座右銘是"你每天要做一件對你重要的事",不管事大事還是小事,或者要作“你找不到時間可是很想要做”的一件事。 前者例如是「喔,那個椅子,今天修理好了。」 後者例如是「我一直想要縫製那件裙子,為什麼不今天做?」
我想試一個禮拜。幾個星期後告訴你們結果!

中文討論會 on 8/14(六) at 7:00 pm

主題:中西教育文化的差異

文章:我的洋媳婦 (取材自網路轉貼文章)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5: Stacy

堅持對的事
教育是一連串洗腦的過程,你希望人民信仰什麼,教育政策只要轉向那個信仰,假以時日我們就會看到結果。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國民黨當初打壓台灣人的做法之一就是貶抑台語。我們都走過那段說台語被罰錢的滄桑歲月,被教育「說台語是次等公民,說國語才是有水準的人」的信仰。

多少四、五年級生的成長過程帶著這樣清晰的記憶,年事稍長之後,才知當時我們不過是為政者操弄的對象。至於當初政策是對是錯,從現在我們各級學校大力推行母語、企圖保存原住民語來看,不言可喻。只是我好奇的是,當初有多少人真正看到了政策的謬誤,只是礙於威權體制,不敢聲張正義而已!換個角度來看,若是當年的場景搬到今日民主的體制下,又有多少人敢為這樣的政策挺身而出,力圖反抗!美國一名十歲的孩子,不畏眾人的目光,勇敢抗拒美國小學行之多年的政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4: Brian

按下這裡多了解「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工程. 今日文章是Brian所寫的,他目前在師大學中文,他原本在美國Swarthmore大學,為了學中文,暫時中斷一年學業,來到台灣。

在美國我常常參加一種戲劇,叫“即興喜劇”。即興喜劇的特色就是演員都沒有台詞,他們所說的都是他們當時自己想到的。即興喜劇雖然沒有劇本,可是還有一些規則。一個根本的原則是:接受對方的決定。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你已經有自己的成見或是計劃而否定對方說的,做的。理想上,沒有人控制台上發生的事情,每一個演員只注意到對方,然後簡單,直接真實的反應而已。

當我的表演經驗越多,我越發現即興喜劇跟人際關係有很深的關係。如果你跟別人說話的時候按照即興喜劇的規則,你和人的互動就會比較完滿,彼此也會顯得比較尊重彼此。即興喜劇所採用的開放的、有彈性的、貼心而又願意接受對方的態度對你的日常人情事故很有幫助。你碰到一個人的時候,不管你認識他多久,你不應該認為,“我已經了解他,我知道他是哪一種人”。這些成見限制你們的對話。你最好根據對方當時的行為來反應。

Silence Circle and Open Studio Cancelled, 7/24-7/31

明天及下星期六的靜謐圈取消,還有下星期三的開放工作室也取消,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We're goin' surfing, yeah!)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Working Towards Utopia #3: Angela

按下這裡多了解「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工程. Hi! 因為沒有人報名這個禮拜,我寫了另一個文章。

Being Soft On Ourselves
有一天我站在沙發上為窗台上的盆花澆水。當我從沙發上下來走到榻榻米上時,我犯了一個已經犯了無數次的錯誤:那就是一個不小心,我的一隻腳不慎向外扭轉便扭傷了腳踝,我的身體因為失去平衡,另一隻腳也跟著重重地撞到地板。
躺在榻榻米上,我突然記起來網路上看到某個女性寫的文章:她說多數人受傷的原因常常不是來自跌倒本身,而是因為身體受到震驚後,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就太快移動身體而造成的傷害。 因為我一個人在家,我不需要向別人交待自己沒事而必須馬上站起來,我就跟著她的建議、躺在榻榻米上,小心地不動我的身體,讓全身體的肌肉慢慢盡可能徹底地放鬆,注意感受身體的變化。
當我感受身體的變化時,感覺相當有趣。我感覺到撞到的腳尖上的壓力慢慢鬆開,感到小腿肚的肌肉慢慢變鬆。在扭傷的腳踝的地方,感到骨頭慢慢移回去應該在的位置。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Working Towards Utopia #2: Angela

(按下這裡多了解「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工程.)

Massachusets州有一個學校叫做Sudbury Valley School (SVS)。這所學校從1968年開始,已經30多年在提供一個很不一樣的教育模式,它的教育理念是以一個相當根本的概念為前提,那就是,孩子也就是人。

我說「 孩子也就是人 」,怎麼會是相當根本的概念呢?畢竟 孩子長大就成為人,不是嗎?可是要了解為甚麼在我們的文化這算是一個根本的概念,你只需要花40分鐘觀察大人和小孩互動,你就會了解。你一定會發現沒有任何大人會用尊重一般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會以一個 自主及有智慧的個體的方式來看待孩子。

反而大人會把孩子當成沒有腦子、不能照顧自己的、不負責任的、 不會下決定的機器人。你能想像對同事、老闆、先生、太太、朋友說話的方式像小朋友的方式嗎?

「開放工作室」只有下個裡拜改在星期二 7/13 Open Studio time change

請注意下個裡拜的「開放工作室」將在星期二 7/13,只有這個裡拜改在星期二。
Please note that next week's open studio will be on TUESDAY, 7/13 at 2pm, not Wednesday, just for this week.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1: Miyuki

(按下這裡多了解「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工程.)

Whoops!今天條目小為晚一點po!不管,現在有就好!今日文章是Miyuki Baker寫的。Miyuki以前常貢獻於本網站及「工作室」的活動。 目前她在Pennsylvaniay義工在WWOOF的其中一個有機農場. Cool, right?



為了能夠達到烏托邦,我覺得寫我們現在的世界最好的部份是個很棒的注意。在我周邊其實看得到許多值得讚美的特徵或友好的行為。譬如說呢?我最近開始跑步了。這個對我來說是個很難很難的事。就是說我在跑步的時候,全身痛死了,覺得為甚麼我在努力得害自己。大部分的人應該知道那個感覺吧。那,我父母住的地方是美國所謂的麥當勞,沃爾瑪,很胖的白人的天堂 (太不禮貌嗎?對不起)。如果有少數民族的話,它們(包括我們)是從紐約移民到這裡的黑人/美籍西班牙人,開了一家中式餐廳的中國人或我跟我家人。

邁向烏托邦網站討論 Working Towards Utopia

(for English scroll to the bottom of the entry)

你知道嗎?我對討論問題已感到厭煩了。我想知道的是,你們周遭的生活什麼才是對的?你們經歷過的事件中,什麼是可行的?我們不如花點時間來談談人和人怎麼互動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才能帶來療愈、才能讓事情在愉快的氣氛下完成、才能帶進平順的工作關係,讓你們覺得滿意。
因此,這是一個請求。我想邀請你們寫下你所觀察到的特殊事件,譬如,溝通很好的兩個人;很會領導的老闆或領導人;或者運作得很好的組織,組織內的人都情緒健康,彼此相互尊重,工作愉快。我想要聽到家庭內的、情侶間的、夫妻間的、朋友間的、同事間的、創作族群、或大組織內的例子。當你在寫這些故事的時候,你可以批評現今社會的一些面向,不過只有在你談論如何做會更好的情況下。如果你在文章內花一些篇幅談論這些較好的互動模式,若能在我們的社會上普遍被接受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像是這麼做事情會有什麼改變?有什麼事情會因此得到幫助?什麼可能因此受到阻礙?我們普遍的習慣有什麼需要改變,這樣的互動才可行?若你能談談這些,故事就會更加有趣。

以下是這個討論模式運作的方式:十個人負責寫文章(至少三百字),每星期我會將文章放在網站上。每名作者不止負責寫一篇文章,也要針對其他每一篇文章寫一段評論。每名讀者也可以評論。我的概念是,就每一篇文章所提出的想法,激發大家網碌基於的討論。

以下是到目前為止的時間表:
7/5: Miyuki
7/12: Angela
7/19:
7/26: Brian
8/2: Stacy
8/9: Fanny
8/16: Erica
8/23: Susan
8/30: Shiu-ling
9/6: Kristina

你想要寫文章嗎?用電子郵件告訴我,我會為你安排一個新的日期。這樣的討論形是沒有限期的。然後,把你的文章在刊登前三天寄給我。文章必須用中文寫作(如果你也想寄英文版給我,會讓我很開心)。如果你知道有誰對這個活動也感興趣,我會很高興你的推薦。

這是寫作範例之一:

大地旅人

新網站跟你們分享!關於樸門永續生活設計:

大地旅人

為你們的方便也地方blog表,在左側下面。


"「大地旅人」以環境工作為志業,提供各種環境專業服務來照顧人類也照顧地球,目標是成為經濟自主,又能善盡社會責任的工作團隊。我們的服務包含: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聚落、都市環境、生態農園設計、校園與社區規劃
環境教育專業發展:教材研發、學校環境教育經營輔導(能源、海洋等)
環境適切科技:客制化太陽能鍋、雨水回收、人力發電、堆肥廁所等設計施作
節能輔導:社區與學校節能諮詢輔導 "

本日問題: 你擅長什麼? What are you good at?

我之前每周五有英文討論課。我們原本都是要討論最新新聞事件的文章,但是我很快發現,課堂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大家輪流回答相同的問題。每個人都從別人的身上學到他們生活、思考的方式,還有他們究竟是誰。因此,承襲這個精神,這是本日問題:你擅長什麼?
請用下列comments 回應問題。

如果你有任何你想提出的問題,請按這裡,通知我,謝謝。

本日問題: 上個星期你覺得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線上討論會系列介紹:本日問題

我之前每周五有英文討論課。我們原本都是要討論最新新聞事件的文章,但是我很快發現,課堂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大家輪流回答相同的問題。每個人都從別人的身上學到他們生活、思考的方式,還有他們究竟是誰。因此,承襲這個精神,這是本日問題:上個星期你覺得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請按下下面的「Comments」 回應問題。

如果你有任何你想提出的問題,請按這裡,通知我,謝謝。

Introducing a new discussion series: the Question of the Day!

五種情緒討論會:開心 Glad

The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Glad (Scroll to the bottom for English)

這是本系列最後一次討論會了,很開心我們有機會相遇,也很開心學到很多新觀念。因為是本系列最後一次的聚會,在會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到My Sweetie Pie短暫聊聊,吃很好吃但有一點貴的甜點(一片90元),地址是台北市師大路93巷3號。要來喔!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簡介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Introduction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驚嚇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Scare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難過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Sa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生氣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Ma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糟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Bad

Thought of the Day

“A snob is a person who takes a small part of you and uses that to come to a complete vision of who you are.” --Alain de Botton, from his TED talk

Ex: job snobbery: “What do you do?”

Next English Discussion on Sunday, 5/30 3pm

Hello! Our next English Discussion meeting will be held at The Studio, on Sunday May 30th at 3pm.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J.K. Rowling, of Harry Potter fame. In this article written in April, she is discussing the issues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that took place this spring in Britain—mainly the vilification of single mothers that routinely happens in the press, particularly around election time. I think it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at happens when society supports particular lifestyle choices, and does not support others. How should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upport people? Should social services and tax breaks be extended? Should these be tied to supporting or castigating behaviours and lifestyles?
How else should the problem of economic inequality be handled?

Link to page 1 of the article.
Link to page 2 of the article.

五種情緒討論會: 生氣 Mad

The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Mad (Scroll to the bottom for English)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簡介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Introduction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驚嚇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Scare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難過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Sa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 糟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Bad
網站連結五種情緒討論會:開心 Link to Five Emotions Discussion Series: Glad

二OO七年Carruch ibn Michael在華盛頓州Port Townsend城,針對「情緒」所進行的一系列演講。當時,該系列演講被錄製下來並以mp3形式發行在Carol Steinel的網站上,網站名稱為Cosmic Laugh。
「思,生活」工作室取得該系列演說中文翻譯允許,同時我們將從5月10日開始一連五個星期一的晚上以討論的形式來傳遞這些訊息。
演說的翻譯會在討論會前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刊登在「思,生活工作室」部落格上。在實際的討論會上,我們則有機會澄清或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
Carruch ibn Michael對情緒所提出看法與我們所接觸過的任何系統有很大的差異,不過似乎這對於做為人的我們,是相當實用的方法。
以下是我們5月24日要討論的Carruch第三次演講,「生氣」。

5/19 Meditation Class Moved to 5/26

Hi, all! Chesna can't come tonight, so the 5/19 Meditation Class is being pushed back to 5/26.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5/12 Meditation Class moved to 5/19

Hi, all! Chesna can't come tonight, so the 5/12 Meditation Class is being pushed back to 5/19.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看看女性的力量有多偉大

原來,我們女性是可以呼風喚雨的呢!別小看我們自己!

語出驚人 伊斯蘭教長者:女性行為不檢 導致地震
2010-04-20 新聞速報 【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名伊朗籍的伊斯蘭教長者表示,近來地球多災多難,強震不斷,乃是因女性行為失序、衣著過於暴露所導致的後果;而伊朗總統馬丁加德稍早也語出驚人地預言,德黑蘭將會有強震來襲。

Next English Discussion on Sunday, 4/25 3pm

Hello! Our next English Discussion meeting will be held at The Studio, on Sunday April 25th at 3pm.

The topic is "The Case for Flip Flops and Flowing Robes", a discussion of clothes women are required to wear in order to appear feminine, and whether 'appearing feminine' is useful.

你要什麼樣的自由?

你追求什麼樣的自由?一種是掙脫什麼的自由;另一種是努力創造什麼而自由。多數人要的自由大概就是第一種,幾乎很少人想過第二種自由。掙脫了枷鎖得到的自由很短暫,很快地,我們變會發現這樣的自由很空虛,因為接下來呢?我們找不到支撐自由的力量。而創造什麼而得到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讓人能夠長久擁有的自由。
What kind of freedom are you pursuing? One kind of freedom comes from extricating yourself from something. The other kind comes from creating something. The former one is really temporary. Soon we’ll find this kind of freedom is quite empty because what comes next? We can’t find the supporting force behind it. However, the later one is the real freedom, a long-lasting freedom.

中文討論會 on 4/12 (一) at 7:30 pm

題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4/5/23a6l.html
網路調查顯示,只有10%的上班族完成兒時夢想
Only 10 percent of OL people do occupations that they dreamed in childhood.


Q1: 大家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呢? 是否實現了呢?
What did you what to be in the future as you were in childhood?
Have you made dreams come true?

Q2: 支持你實現夢想的最大力量是什麼?阻礙你實現夢想的原因是什麼?
What’s the main resource that supported you achieving your dreams?
What’s the biggest wall that stopped you achieving your dreams?

Q3: 未來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如何去實現呢?
Imagine the one you want to be and the life you want to live, how do you achieve?

On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如果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被賦予責任和權力,也許她們會成為有責任感的大人,因此可能不需要為某個不可捉摸迫切的慾望控制別人.

If young people are given responsibility and power over their own lives, they grow up to be responsible people who perhaps might not have the need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other people to satisfy some undefinable hunger in themselves.

正在改進網站 Site under construction

Hi! 正在改進網站.請大家提出特定的觀點.特別是: 那裡不清楚,那裡需要更多的資訊.此外,中文哪裡需要改進. 謝謝大家的幫助!

Hi, I'm working on improving the site. Please help me by giving specific advice about where it's unclear, where the chinese could be improved, and where there should be more information! Thank you for your input!

甚麼是「思,生活工作室」呢?What is The Studio for Rethinking Ourselves about?

「思,生活」工作室有意地經營,來協助人提高他們的創造能量、變成更完整的人

「思,生活工作室」是一個可以認識不同背景的人分享經驗與想法的社群。

「思,生活工作室」是一個可以接觸全然新穎概念的論壇

「思,生活工作室」一個追求自我發展的學校。

這是一個可以盡情思考、認識你是誰,以及重新檢視你如何過生活的自由空間。

這是一個人與人彼此相互尊重的地方。



What is The Studio for Rethinking Ourselves?

—It’s a space that is intentionally run to assist people to increase their creative energy and become more whole and fulfilled human beings.

—It's a community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meet toge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 and thoughts.

—It’s a forum where you can encounter completely new ideas.

—It's a school for self-development in discussion with others.

—It's a safe space to think about things, see who you are and think about how you are living.

—It's a place where human beings mutually respect each other.




如有疑問,歡迎聯絡我們。聯絡方式:
手幾: 0921613420
噗浪 (Plurk): three_circles
Questions? Call 0921613420 or Plurk Angela at ‘three_circles’.

我為什麼感興趣? Why should I be interested?

—藉由傾聽新觀點來學習

—藉由分享你所知來學習

—這是一個了解你是誰、知道你有什麼工具的機會;當你更認識這些,你就可以為自己做更好的選擇。

—這是一個你可以看你自己身處何方,以及想想你想去哪裡的機會。

—透過與其他志趣相投的人的相伴,找到你在這個世界實現你自己任務的力量。

內在轉變-重新思考我們自己-是為星球服務。你在世界上的任務是什麼?你來到這裡做什麼?你可以出來為你的家庭、你的社區朋友、鄰居,建立更好生活的地方。


Why should I come?

—to learn by listening to new ideas

—to learn by teaching others what you know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figure out who you are and what tools you have; when you know these better, you can make better choices for yourself.

—to, through being in community with like-minded people, find strength to carry out your own mission in the world.

Interior change—rethinking ourselves—is for the service of the planet. What is your mission in the world? What did you come here to do? You can go out in your life to make your family, your community of friends, your neighborhood,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be in for everyone.

裡頭有什麼樣的人? Who is involved?

柏安潔(Angela Utschig)是本中心的創辦人,同時也是「思,生活工作室」各項活動的協調人。
柏安潔是一名油畫家,也是一名配音員。她的主修是建築,因此從事過與建築及室內設計相關的工作。她透過瀏覽網站、與人交談的方式,投注大量時間研究社會、文化、政府、商業、倫理與靈修等議題。過去,她曾在世界公民文化中心台北及新竹校區帶領一群關心社會的人進行各項議題的討論。

Angela Utschig (柏安潔) is the founder and program coordinator of The Studio for Rethinking Ourselves.
Angela is an oil painter and a voice recording artist. She majored in and has practiced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She spend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studying the social, cultural, governmental, business, ethical and spiritual practices of our time through reading and talking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both in person and on the internet. In the past, she has run a discussion class called Culture Class, held at Core-Corner in Taipei and Hsinchu.

Fanny Lin 負責安排中文討論會
Fanny是一名金融研究工作者。主修財務金融,卻對數字不甚感興趣,反而喜歡觀察探究人類的思想和行為,以及人類社會的組織構成和歷史文化。因此,她選擇從事金融研究,包括:人類社會的經濟行為、金融發展歷史、金融制度與政策等。除此之外,Fanny也廣泛地關注各類議題,藉由閱讀書報、觀賞電視電影等方式,反覆思考人類的生活及社會的運作。過去曾參與世界公民文化中心台北的討論課程。

Fanny Lin coordinates the 中文討論會 Chinese Discussion meeting.
Fanny is a financial researcher. She majored in finance and banking. Rather than in numbers, she is interested in human beings’ thinking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ociety. As a result, she chooses to work on financial research, including human beings’ behavior in economic societies, histories abou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Fanny also pays attention to a wide ranges of issues. She rethinks types of daily life and models of society through books and movies. In the past, she has attended the Culture Class held by Angela at Core-Corner in Taipei.

Quan Yu 負責安排不分級私影評
Quan Yu 是個自由接案者。寫稿、影視企劃兼任製片助理,有關電影拍攝的大小事都參與過。對電影與劇本有著濃厚的熱情與興趣。「影像反映著人類的情感與真實生活的片段」,宛如一面照射鏡,Quan相信透由彼此對劇本與影片的解讀,能更靠近自己的內在,呈現自己真實的相貌。

Quan Yu coordinates and hosts 不分級私影評 Movie Night on the last Friday of the month.
Quan Yu is a freelancer for writing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As a production planning assistant she takes care of everything involved, no matter how large or small. She has a strong passion and interest for film and scripts. The images mirror human emotion and fragments of real life, reflected in light. Quan believes that through the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ript and the film we can be closer to our inner self, showing our true appearance.

Stacy Yang是網站中文編輯,是此部落格固定撰稿人。
Stacy Yang是一名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她對孩子如何成長、如何變成大人,以及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家庭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動態平衡、個人對於選擇自己的道路的需求等議題相當感興趣。

Stacy Yang is the site's chinese editor and is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the blog.
Stacy Yang is an administrator and teacher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S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how children grow up and become adul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nd the interconnected dynamics between family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the individual's need to choose their own path.

Next RethinkingOurselves meeting on Sunday 2/7

Hey folks! Because we kinda sorta just had a really good chat last meeting, we never got to the article. So we're going to do it for our next meeting, on Sunday, 2/7 @ 3pm, at the Catmints Cafe.
羅斯福路二段101巷9號, (捷運古亭3號出口) (02)8369-1271
Roosevelt Rd, Sec 2, Lane 101, No. 9. MRT Kuting Exit No. 3.

For the article please see the post below.

See you there!

下次討論會, 1/25(一) at 7:30pm

抱歉這麼晚po。下次中文討論會, 今天晚上1/25(一) at 7:30pm.
我們要討論現代女性在勞動力的作用,以及她們如何影響文化。

Next RethinkingOurselves meeting: Sunday, 1/17

Hello all! The next RethinkingOurselves meeting (in English) is taking place on Sunday, 1/17 at 3pm, at the Catmints Cafe.
羅斯福路二段101巷9號, (捷運古亭3號出口) (02)8369-1271
Roosevelt Rd, Sec 2, Lane 101, No. 9. MRT Kuting Exit No. 3

The article we are discussing is from the Economist.
Women in the Workforce

There is a short related article that is worth reading, too, for extra argumentative (ha!) value.
Womenenomics

There are comments to the story, too. Fanny notes that they are sure to piss me (Angela) off. Since I'm enjoying my Wednesday, I'm going to leave this for later in the week. However, I'm sure they'll be very instructive in illustrating concepts that the article glossed over.
Comments to Women in the Workforce article.

Happy reading!

所愛與所討厭的清單

下次中文討論會在1/11 (一 ) 7:30pm喔!

功課:列出兩份清單.一為關於你自己的生活與這個世界,你所愛的東西有哪些?另一為,你所討厭的東西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