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裡面有甚麼?

教育,最好什麼都不做

這個標題,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很多人大概搞不太清楚究竟「什麼都不做」是什麼意思?
「什麼都不做」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點事都不做;不要教、不要說、也不要給。這樣怎麼是教育?我想,很多人心中不免產生疑問。但是,美國Sudbury School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育學生,老師只在學生提出需要時,給予協助,不主動給予。學生對於「學習」這件事的反應,反而超乎我們的想像。


例子一:
孩子為自己做重要決定的關鍵,往往出乎大人的意外。在Sudbury學校,有許多孩子決定學習代數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需要了解代數,或是因為代數有趣,而是因為代數對他們來說很難、很無聊,而他們在代數上的表現也很糟。他們需要克服他們心中的恐懼、克服不足的感覺、克服他們缺乏紀律。孩子做了這樣的決定之後,往往也能夠達到他們的目標,同時更進一步地建立起自信、自我與獨有的個性。
為什麼一般中學的孩子學習必修的代數課時,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人,為了克服心裡障礙,是需要準備好投人個人對這件事情的承諾。只有經由深沈思考與自我分析的人,才能建立起這樣的決心。這樣的內心歷程對個人來說,都是掙扎的歷程,但是一旦走過了這樣的歷程,對這個人來說,就是一種勝利。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是,只在孩子提出需求時,老師給予協助,老師對孩子所做的,相較於孩子所經歷的,就相當地微乎其微了。


例子二:
磨練文筆,不如與人社交。一名學生選擇記者為其志業,但是她發現,在學校她花時間與人社交,而不是勤練文筆,對她的幫助反而更大。因為站在一旁觀察,不如實際與人接觸,你可以更深入地認識一個人、得到更多啟發,這些都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文筆。不斷地於寫作課練習寫作,會得到這樣的個人洞見嗎?很值得思量。

資料來源:The Art of Doing Nothing http://www.sudval.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這是意見留言版! 我真心想要聽到每個人想法及看法,因此,拜托留下你的署名!